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建手工编制作坊

特别是给县城里那些官家小姐砌火炕,更是需要将火炕和拔步床相结合,工序更是繁琐。

这种属于定制,那价格与普通火炕相比,自然是天差地别。

这十天的时间,外出砌火炕的队伍都赚了不少。

不仅如此,对于霍广县下的一些村子里,一些家庭实在贫困的人要砌火炕,暂时没钱也没关系,可以先打欠条。

等秋季高粱或者粟米收获时,再以这些粮食抵砌火炕的工钱。

这方法也是慕老爷子和余老村长想出来的。

其实根据这西北边疆的物价,他们给最下层的普通百姓砌的普通的火炕的价格已经是定的是极低的了。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赚点银钱,更是为了能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在这苦寒之地的冬天能过的舒服点。

所以对于那些家里没有银钱的穷苦人家,慕老爷子和余老村长两人这才想了个这样的法子。

慕玖听了,也从心底为这两位老爷子的悲悯之心而感动。

他们一行人去西北大营后,两个村里不仅发生了那些事。

慕老爷子和余老村长自从他们几人出发去大西北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发动两村里其余的人,在北河村和北军村正中间的位置选了一块空地开始建编制炕席的手工作坊。

说是手工作坊,其实就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简陋仓库。

除了挖地基,砌墙,搭房顶,房子里没有一丁点儿其他设计。

所以做起来也很简单,两个村里除了砌炕外出的汉子们,其他的男女老少,就连几岁的孩童,都来抢着帮忙递土坯砖块。

所以这个将近五百平米的手工作坊建起来只用了三天不到的时间。

要编制火炕炕席,这种手工编织用品在这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来说,原材料要么是竹子,要么是高粱秸秆。

但在这大西北,竹子产量并不多,倒是家家户户都大量种植高粱。

这高粱秸秆,家家户户都留着,这晒干的高粱秸秆不仅是很好的烧火柴火,还是是骡子、马、牛等牲畜爱吃的饲料,更是西北普通百姓们手工编织篮子、筐、门帘、盖帘等最容易获取的材料。

如今他们手工作坊要编制一批火炕炕席,原料肯定是用高粱秸秆更好。

北河村今年初来乍到,大家都没有开始种高粱,自然是没有高粱秸秆可用。

倒是北军村的人,听到刚建起来的手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