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章 通讯定稿,新初下了个早班;张胜催款,河东出了条人命

关于标美路建设的采访,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新初和交通局办公室的罗主任,基本上都是被堵在路上。还好,每到一地,二人都受到了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施工队伍更是热情搁接待,他们当然想在报上被浓墨重彩地写一笔,实在没什么大书特书的,那就退而求其次,只要找出什么问题就行。

标美路建设是举全县之力的一个重大项目,实行的是“三个一点”的资金筹集办法:上面争取要一点,财政投入补一点,群众集资捐一点。除了向每个农民增收一百块钱的标美路建设集资款,每个公职人员也必须自愿捐资至少一百五十块以上。

公职人员的捐资款相对来说是好收的。每个单位都组织召开了捐资大会,用大红纸糊好的捐款箱摆在主席台,从“一把手”开始,像选举人大代表一样,依次上台捐款。新初看到杜部长把五张百额一百元的纸钞做扇形状撒开,朝着会议室下面驻足凝视了三十秒左右,等报社记者拍下了连续拍了一组镜头后,这才把钱投进了捐款箱。

在钱面前,新初并没有一时冲动,他按最低限额捐了一百五十元整。一方面,他的捐款总额绝不可能超过杜部长。另一方面,他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超过他。往捐款箱投钱的那一刹那,新初想到的不是一百五,而是三百块——小融在学校也不得不自愿地捐上又一个一百五。他还没有算上父亲、母亲,还有幺爸要增缴的三百块提留款呢!

而最不好收的,正是农民这一百块。这一百块,是人均增收一百块,而且不分大小孩。在动员大会上,村干部说得也相当有道理,小娃儿是吃长饭的,迟早都是要长大的。再说,只要是个人,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要在这路上走,只要在路上走了,就是受益者。“谁受益,谁负责”,只要受益,就该捐款。

道理,大家都懂;收钱,难上加难。毕竟,这人均一百块钱不是个小数,一个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而且子女基本上都有两个以上。计划生育虽然搞了有些年了,但在宕渠县的农村,不超生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第一胎生的是女儿,一定想再生一个儿子;而第一胎生的是儿子的,当然又还想生个女儿。这样一下来,一个农户家里少则五六人,多则七八人以上,家家户户都得缴几大百。

路还没修好,怨声已载道。

区乡干部有时想见记者,有时又怕见记者。想见记者的,渴求记者来了多少整几句,在报上吹一番;怕见记者的,主要怕记者来了群众闹事,把收费“不规范”行为捅了出去,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